|
 |
-
成都泓波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成都高新西区天目路77号
-
电话:028-87616158
-
传真:028-87616157
-
手机:13908222813
-
13908228119
-
Q Q: 380831581
-
-
|
|
|
细水雾灭火技术作为新生事物,正在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细水雾灭火技术始于上世纪中叶,九十年代在消防方面已广泛应用,在我国起步很晚,近些年来以得到广泛认知,由于灭火范围广、速度快、节约环保等优点,在灭火战斗中广泛应用细水雾技术对推动现代消防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结合新进购入的车载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系统了解一下灭火效能,从而认识它、掌握它、应用他。 一、灭火机理 细水雾是将压力水从喷射孔中高速喷出,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强烈的摩擦,水流被撕裂,从而形成直径非常小的雾滴,通常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由于雾滴直径很小,相对同样体积的水,其表面积剧增,从而加强了热交换的效能,达到了非常好的降温效果。水雾吸收热量后迅速被气化,使得体积急剧膨胀,通常达1700-5800倍,从而降低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抑制了燃烧中的氧化反应的速度,起到了窒息的作用。因此可见细水雾的灭火机理: 1、冷却作用 细水雾粒径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受热后更易于汽化,在汽化过程中,从燃烧物表面或火灾区域吸收大量的热量,细水雾的气相冷却是由于水的汽化,把火灾所释放的热量从火焰和热烟气中带走。细水雾的冷却效能非常好,主要是由于水被分裂成为大量细小的水粒,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和蒸发速率,水的蒸发量越多,火焰和热烟气温度下降**越多从而使燃烧物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当温度降至燃烧临界值以下时,热分解中断,燃烧随即中止。对火焰的冷却,也减少了它对燃烧物质表面的热辐射,这样**会减少燃烧物质热能。 2、窒息作用,阻断氧化反应 当水粒射入火焰区时,水粒受热变成水蒸汽,这时它所占的体积将增加体积可膨胀1700-5800倍,体积的膨胀**阻止了空气进入火焰区,大幅度地降低了这个区域氧气浓度。维持燃烧区的氧气浓度是火的热释放速率、通风条件、封闭区域尺寸的函数。燃烧消耗了氧气,细水雾蒸发又冲淡了氧气,而空气向火焰的流人还受到了阻碍,火焰区氧气浓度降低,火焰变小;细水雾喷入火场后,迅速蒸发形成蒸汽,体积急剧膨胀,****限度地排除火场空气,使燃烧物周围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当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例如汽油燃烧的****氧气浓度为6.5%),燃烧即会因缺氧而受到抑制或中断。 3、乳化作用减少水渍损失 颗粒大、冲量大的雾滴会冲击到燃烧物表面,从而使燃烧物得到浸润,阻止固体可燃物的进一步燃烧,达到灭火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此外,由于细水雾滴非常的细小,并且呈不连续状态,对于扑救电气及带电设备火灾,有着非常良好的绝缘性能在常温下一般物质燃烧物其表面上方不能形成可燃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而灭火关键环节是降低其表面温度,使它不能再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以发生气相燃烧。用细水雾将着火物质表面润湿乳化,并冷却此表面,**会降低热解率。当其上方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降至燃烧下限(LFL)时,火**被扑灭了。同时还可以避免灭火时水渍损失。 4、阻隔热辐射 细水雾喷入火场后,蒸发形成的蒸汽迅速将燃烧物、火焰和烟雾笼罩,对火焰的辐射热具有****的阻隔能力,能有效地阻断因强烈的辐射而造成火灾蔓延或危及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细水雾适用范围及应用场所 1、细水雾适用于对下列火灾实施灭火、抑火、控温、降尘作用:a.可燃液体(闪点不低于60℃)和可溶化固体火灾;b.固体表面火灾;c.电力变压器火灾;d.计算机房、通信机房、控制室等火灾;e.图书馆、档案室、博物馆等火灾;f.配电室、电缆夹层、电缆隧道、柴油机发电机房、燃气轮机、燃油燃气锅炉房、直燃机房等。 2、细水雾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遇水发生强烈化学反应造成燃烧、****物质的和水雾对保护对象会造成严重破坏的火灾:a.即发生****性或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化学反应等材料存在的场所,如锂、钠、钾、镁、钛、锆、铀等金属或其它化合物;b.有低温液化气体存在的场所,如液化石油气。 三、细水雾灭火主要的优越性 1、用水量大大降低。拿一支普通19mm直流水枪为例,有效射程15米时,流量6.5L/S,而车载细水雾灭火设备,流量是20L是水喷雾灭火设备用水量是20L/min,比较一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用水量可减少至20倍。 2、降低了火灾损失和水渍损失。很多情况下由于使用大量水进行火灾扑救造成的水渍损失还要高于火灾损失。 3、减少了火灾区域热量的传播。由于细水雾的阻隔热辐射作用,能有效控制火灾蔓延。 4、电气绝缘性能更好,可以有效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5、能够有效扑救低闪点的液体火灾。 通过了解细水雾灭火设备的灭火机理、适用范围以及主要优越性等相关知识后,对此认识会产生质的变化,由于灭火范围广、速度快、节约环保等优点,细水雾灭火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并在消防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对推动现代消防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
|
|
|